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国际站登录注册帮助

人形机器人迎来商业化“破晓时分” 或成下一个时代风口

时间:2024/5/24 8:25:14 来源:打印

“调整你的时间表,这将是疯狂的2024年。”谷歌DeepMind研究院在预测人形机器人发展趋势时称。而这句话也正在被印证。

作为具身智能的终极形态,人形机器人被业内认为是继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之后下一个时代的风口。

从年初至今,人形机器人常常霸占热点话题的“C位”,成为街头巷议的科技圈“出圈”话题之一。

今年4月,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人民币,下同);2026年达104.71亿元;到2029年,将达750亿元,占世界总量的32.7%;而到2035年,市场规模更有望达3000亿元。

不过,虽然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但其商业化落地却一直困扰着产业界,人形机器人未来究竟钱景几何?率先落地的商用化场景在哪里?中国工业报在这里为您寻找答案。

热度为何持续飙升?

近期,人形机器人这池春水频频泛起涟漪:

5月13日,宇树科技发布UnitreeG1人形智能体,售价9.9万元起,并于京东店铺上架。相较于其他人形机器人动辄数十万或上百万的售价,被网友称UnitreeG1把人形机器人的高价“打”下来了。

无独有偶,5月初,特斯拉放出了其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在自家工厂“打工”的视频。视频中,擎天柱机器人拿取电池,放进电池槽中排列整齐。

早在4月底,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也发布了全球首个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它能够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稳定奔跑。

在资本层面,2024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不断,星动纪元、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等创业公司均发布新融资消息。

1月,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过亿元天使轮融资,联想创投领投,金鼎资本、清控天诚跟投,老股东世纪金源超额追投。

2月,宇树科技宣布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团、金石投资、源码资本,老股东深创投、中网投、容亿、敦鸿和米达钧石跟投,融资近10亿元人民币。

3月,科技网红“稚晖君”彭志辉的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红杉中国、M31资本、上汽创投,三家共同参与了智元机器人新一轮融资。据悉,自去年2月成立以来,智元机器人已马不停蹄拿下6轮融资,堪称风险投资(VC)圈最火爆的项目之一。

4月,专注于研发超灵敏触觉传感器产品的帕西尼感知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北汽产投、南山战新投和盈富泰克。

无论是技术革新,还是对领域的投资,有关人形机器人这朵“高岭之花”的消息总被“破圈”热议,不断推升相关赛道的热度。

是什么助燃了人形机器人的“这把火”?中国工业报记者在采访时,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给出了一致的答案——源于相关技术正逐渐成熟。

“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波士顿动力很早就开始了进行相关研究,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落地。主要原因在于机器人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它能够做什么事情。这些商业闭环方式,大家都没有想清楚,包括想到之后,相关技术也没有达到能够实现闭环的程度。”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具身智能负责人鞠笑竹表示,“目前,我们看到了大模型的崛起,它能帮助机器人提升非常强的理解能力。”

对此,北京盛景嘉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华南区主管合伙人吴巍也持有相似观点。人形机器人将会是具身智能最佳的承载形态。吴巍表示,具身智能是指一种智能系统或机器,能够通过感知和交互与环境进行实时互动的能力。“简单来说,有三个关键点:一是像人一样能实时感知外部环境变化信息;二是不断自我学习;三是要有物理的身体,可以执行自己的决策。这三者缺一不可。”

吴巍进一步解释道,实现具身智能,程序员不再需要给产品(具身智能体)写单独的代码规则,只需要让其在实际环境中不断地观察、模仿、实验,具身智能体可以实现自我学习,不断发展出新的技能。“换句话说,今天会走,明天会跑,后天可能就会武术了。”

率先落地应用的场景在哪儿?

今年2月,一则关于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S在蔚来的汽车工厂进行“实训”的视频引爆短视频平台。在蔚来的汽车工厂里,WalkerS进行着车门锁质检、安全带检测、车灯盖板质检,并走到车头给新车贴上车标。

由此,什么场景会成为人形机器人可率先商业化落地应用的领域引发产业界讨论。

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汽车、3C已经是自动化较高的行业,但我们注意到,工业自动化时代的人工仍不可或缺。在制造业劳动力呈现出紧缺趋势的今天,人形机器人相信能够在智能制造场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人类更多会扮演数字化管理者的角色,整体管理智能化的制造系统,而人形机器人则更多地会与传统自动化设备协作作业,以解决复杂场景的柔性无人化,自主完成包括柔性装配、物料搬运在内的多项任务。”

对于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EX机器人联合创始人、CEO李博阳则有不同的看法。他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可能未必是最终的路径,工厂可能会以一种更高效的,更智能化、自动化的形式来运转,它不一定是人形的机器人,可能是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和其他类型的机器人参与的生产环境。”

李博阳认为,作为人形机器人,特别是仿生人形机器人,更多注重的是人机交互。在服务领域,人形机器人或许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在一些服务领域,仿生人形机器人能够深入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来帮助我们,或者是替代一些枯燥的服务工作。”

此外,人形机器人还适用于一些涉及到有安全隐患、有污染、有辐射等存在风险的特种工作场景。在上海人形机器人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看来,“这类工作场景应当率先突破。”

江磊表示,例如,黄山风景区的登山轿夫、冰箱搬运工以及边海防战士均需直面日山雨林恶劣环境,而煤矿、石油化工等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存在面对处理危险场景的要求。“目前仍然没有很好的方法让我们撤出这些环境。如果不发展人形机器人技术,人类仍然会直面这些场景。”

“因此,从短中期来看,我们亟需解决人类直面生存危险、环境恶劣等问题,这是刚需。”江磊表示,“长期来看,我国正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未来可能会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需要人形机器人补充缺口。如果今天不开始发展人形机器人,十年后,这项技术不会得到很好的落地,更不会真正从课本上进入到实际场景中。”

距离商业化还有多远?

虽然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前景可期,但其商业化落地却一直困扰产业界。

被誉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优必选,撑起其营收规模的产品也并非是人形机器人,而是相对来说更容易变现的教育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消费级机器人(猫砂机、割草机、扫地机等)。

尤其是教育机器人,优必选在招股书中曾披露了过分依赖教育机器人业务的风险,相关解决方案交付和验收延迟也给优必选的营收带来了部分动荡。

自2020年以来,优必选累计净亏损近40亿元,毛利率从44.7%下滑至31.5%。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优必选净亏损分别为7.07亿元、9.18亿元、9.87亿元和12.34亿元。

为何人形机器人规模效应仍未显现,或许成本问题是摆在所有厂商眼前必须迈过的一道重要门槛。“虽然这项技术非常好,但是普通大众无法接受一台机器人1000万元到2000万元的价格。我们认为在两年内,人形机器人应当能够进入中位数,在40万元至60万元的区间,并且能够进入初步发展时期,在3-5年内能够进入20万元至40万元,这样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人们的接受程度便会非常好。”江磊表示。

日前,优必选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周剑在接受《科创100人》采访时也表示,公司有信心未来持续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到2025年左右,成本有望降至目前的一半。

找准落地应用场景或许是助推人形机器人实现规模效益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李博阳介绍,文商旅是EX机器人找到的一个应用场景。“之所以选择文商旅业态是因为在这个里面,我们可以对机器人的应用做很多尝试,让更多人来体验机器人的技术,同时也是对市场的普及过程。而且这些机器人产品已经进入到量产阶段,本质上来讲,即已经进入到了实质的这种商业化落地的阶段。”

对于为什么市场上没有更多其他商业化的人形机器人?李博阳认为,或许是因为很多人形机器人当前正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即面向市场商业化的一个前端过程。“2023年,人形机器人被重点关注后,我认为,2024年一段时间内,会有大量试验性成果产出,2025年有望出现商业化落地的小高潮。”


责任编辑:rain

本文标签:人形机器人迎来商业化“破晓时分” 或成下一个时代风口

相关评论